廉政文化研究

重大理论与政策研究_破解大党独有难题

  • 大党独有难题的生成理路与破解之道

    杜治洲;卢佳琦;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地提出了“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重大命题,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不移地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组织规模大、执政时间长、执政绩效高、责任使命重、政治影响广等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党样态,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独有的难题,突出表现为集中统一难题、自我监督难题、自我革新难题、巩固根基难题和外部挑战难题。新时代新征程上,为积极应对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应当完善党的领导,统一思想行动;系统推进反腐,净化政治生态;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执政本领;站稳人民立场,巩固执政根基;加强政党交流,化解外部风险。

    2025年04期 v.16;No.90 1-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以作风建设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功能维度与实践路径

    王立峰;申路遇;

    以作风建设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时刻保持解决这一难题清醒与坚定的关键所在。在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实践中,作风建设承载着群众联结、政治认同、规范制约、自我纠偏、激励动员、政治生态净化的独特功能。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作风建设的战略视角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大党独有难题,从党的作风优势中探索具有制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破解之道。具体而言,应聚焦以下关键着力点:健全常态长效的作风教育机制、持续筑牢作风建设制度基石、坚持创新“四风”顽疾纠治路径、加快构建贯通协调的作风监督长效机制以及优化作风建设人才选育用管体系,以此系统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确保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2025年04期 v.16;No.90 1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党建与廉政

  •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内涵要义与价值意义

    王富军;王琳;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巩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创新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强化四个阶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文化建设呈现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关系,同时由于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自身建设问题的差异,也表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体现了历史继承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丰富,具体包含廉洁思想理念的核心构成、廉洁制度规范的内涵阐释、廉洁行为实践的具体要求和廉洁文化氛围的培育举措。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蕴含着重要的价值意义:政治层面,能净化政治生态,巩固执政根基;社会层面,能引领社会风尚,促进公平正义;经济层面,能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文化层面,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深入研究和阐释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25年04期 v.16;No.90 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廉政建设的逻辑理路与优化路径

    王开元;

    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高校治理体系正面临数智化转型的历史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数智技术为高校廉政建设和廉政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方法,有效提升了廉政监管效率和精准度,促进传统廉政监管模式从个案监督到系统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然而,数智技术的应用也伴随着一系列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影响到高校的治理效率和决策质量,甚至对师生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应当通过加强高校数据隐私保护与安全治理、打通数据壁垒抵御算法偏见、同步提升人工监管能力与道德素养以及强化廉政文化传播与数智技术的适应性等路径,确保数智技术在高校廉政建设中发挥最大效能。

    2025年04期 v.16;No.90 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反腐败研究

  • 从“人治”到“数治”:金融监管反腐的范式重构与制度创新

    李媛媛;赵舍予;

    大数据时代金融监管反腐不仅要解决传统“人治”模式下的监管困境,还面临新型腐败的挑战。通过剖析传统金融监管反腐体系存在的问题,引入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技术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及影响,分析“人治”与“数治”范式的差异、冲突、融合的内在逻辑和机理。研究揭示了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权力寻租、监管标准模糊等缺陷;明确了“数治”范式以数据制约权力的本质及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构建了“实体制度—程序制度—组织制度”三位一体的技术嵌入监管融合机制;指出技术应用存在数据垄断、算法歧视等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制衡设计。金融监管反腐的“数治”范式需构建“技术赋能—规则嵌入—组织协同”的治理框架,在提升监管效能的同时捍卫人的主体性尊严,为数字时代的金融安全与发展提供兼具效率和正义的数字时代金融治理新范式。

    2025年04期 v.16;No.90 4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纪检监察研究

  • 纪检监察学的缘起、塑造与走向

    毕海燕;

    纪检监察学的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纪检监察学是一门以权力监督、腐败治理等特定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吸纳多种学科知识与方法的综合性学科。纪检监察学的学科内容具有一定的领域法学特征,学科的教义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一方面,应当继续引入传统法学的逻辑推演方式以及语言规则,以保证纪检监察学逻辑、规则的严密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应当促成纪检监察学知识要素的深度整合,加强融贯性思考,以便更好地破除知识壁垒。当下,纪检监察学面临着生成学科方法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新挑战。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应当穿透学科本质,反思价值理念与评价视角,实现方法向方法论的跃迁,努力将纪检监察学打造为中国标识性概念。

    2025年04期 v.16;No.90 6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的价值向度、显著成就及深化路径

    牛玉杰;

    改革是新时代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必由之路。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具有多维价值,它有助于克服党内法规体系自身的弊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并为世界政党政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理论创新,明确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方向;加强顶层设计,擘画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蓝图;加大立规力度,形成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开展集中清理,实现党内法规“瘦身”;通过综合施策,促使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质量全方位提升。然而,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在制度权威、战略规划、包容互鉴、实践落实、民主保障以及系统提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必须着力树立权威性、锚定战略性、秉持开放性、立足实践性、提升民主性和坚持系统性。

    2025年04期 v.16;No.90 7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廉政史论

  • 历史文化景点的廉洁元素及其教育功能——以苏州园林沧浪亭为例

    姜颖鹏;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珍贵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廉洁文化,而现存各地的历史文化景点作为廉洁文化的物态显现,是新时代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实践抓手。在苏州大小数百个园林中,始建于北宋年间的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早的古典园林,具有重要的廉洁文化教育价值。沧浪亭的主题传承着廉洁文化的厚实底蕴,空间布局传递着廉洁文化的活性元素,匾额楹联传扬着廉洁文化的千古范本,贤祠碑刻传颂着廉洁文化的感人故事。用好用活沧浪亭这一类历史文化景点,将传统廉洁文化变成可感、可触、可亲近的教育载体,用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助力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公职人员的家国情怀与从政品德,能够全方位提升廉洁文化教育的引导力、渗透力、影响力,有力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2025年04期 v.16;No.90 8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有效的政治回应扎实推动共享发展——评季燕霞《共享发展的实现机制——基于政治回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包心鉴;

    <正>政治牵动着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机制。如何以有效的政策及制度供给回应发展中出现的利益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公正,让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地享有发展机会、更加全面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要研究的重要现实议题。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吸取其他国家发展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改革发展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而作出的主动回应,阐明了当代中国政治运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构建有效的政治回应机制,促进社会公正,是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重要保障。

    2025年04期 v.16;No.90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