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监督体制的设置不科学、领导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权力运行程序不规范不透明等原因,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创新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应从扎紧制度笼子、科学划分权力、整合监督资源、突出监督重点、坚持民主公开等方面着手,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2017年02期 v.8;No.4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季燕霞;
评判政府反腐败行动的政治价值,其主要维度在于审察它是否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期待和要求,是否真正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是否切实推动了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反腐败行动正处在由治标向治本转化的关键阶段,虽然党和政府的人民属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赋予反腐败斗争巨大的资源优势,但不应忽视当前反腐败工作在主体力量、途径手段、目标以及制度效能的发挥等方面所带有的局限和面临的挑战。增进和提升我国政府反腐败的政治价值,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并正确处理好清廉政府与民主政治、政府与市场、晒权与治权、反腐败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2017年02期 v.8;No.4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蒋来用;
中国反腐败已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和稳固阶段。打赢反腐战既要看腐败控制的程度,又要看廉洁持续的时间长度。打赢反腐败正义之战,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道路;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心态,坚持"持久战";必须保持坚定的反腐决心,坚持"零容忍"态度不变;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不断提升防治腐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017年02期 v.8;No.40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樊非;刘江;
完整、准确地理解"四种形态",是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基本前提。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应从监督执纪每种形态的内部逻辑、"四种形态"之间的相互关联、"四种形态"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统一这三个层面,理解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整体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党委主体责任弱化、"全面"与"从严"界限不分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思想认识误区。
2017年02期 v.8;No.40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世丽;
当前领导干部家风总体上是好的,但确实有不少领导干部家风出了问题,因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引发家族式腐败。从文化环境的视角看,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是重要诱因;从行为主体的视角看,思想蜕变是主要根源;从体制机制来看,监督考核机制缺失是激发因素。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要做好宣传与教育,努力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要求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正己修身坚定理想信念;要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进行制度性介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2017年02期 v.8;No.40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江波;蔡鋆泽;
"一案双查"是问责的实施机制,其工作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问责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与权威性,也倒逼"一岗双责"和"两个责任"的具体落实。各地对"一案双查"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但在实践中也面临适用情形不一、责任界定困难、救济措施缺失、实施动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问责的严肃性。应尽快出台操作性较强的规范性文件,对"一案双查"制度的主体、客体和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实施《问责条例》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2017年02期 v.8;No.40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龚自力;陈可倩;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实施商业贿赂的认定,是将满足一定条件的个人贿赂行为转嫁给单位承担责任,而忽视了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自身特征和组织主体责任,难以有效地防止由单位自身不合理体制引发的贿赂犯罪。通过考察英美两国的相关法律和实践可以发现,对于商业贿赂行为,严惩单位犯罪且重视单位的合规计划已成为国际趋势。我国应转变商业贿赂中单位犯罪的认定模式,将单位作为与其成员相对的独立实体看待,以单位制定和执行反腐败合规计划的实际情况来认定单位自身过错,促使单位建立预防商业贿赂犯罪的多元防控体系。
2017年02期 v.8;No.40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皓;
立法权的过度让与、司法权的就地膨胀,司法解释突破立法权限现象已非个例。基于严厉打击贪腐犯罪的需要和受贿罪传统犯罪构成间的冲突、博弈,近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15条第2款关于"为他人谋利前的数额一并计入受贿罪数额"的规定有突破立法权限之嫌。在理性的立法层面,目前最可行的做法是沿袭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模式,通过刑事立法方式设计贿赂犯罪主观方面的推定,提倡立法权的回归;在当前司法实践层面,应当严格适用司法解释第15条之规定,在坚持罪刑法定的基础上更多地应用出罪机制。
2017年02期 v.8;No.40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伟武;
从行为主义理论视域看,高校廉洁教育教学行为、高校内部治理行为、高校教职工的言行、在校大学生的言行等构成了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生成的基本内因,它从根本上规定着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性质和变化。而来自高校之外的社会环境则构成了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生成的外因。为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应采取以下对策:开设廉洁教育内容专题,组织专项实践教学活动;营造校园廉洁之风,设立高校师生廉洁奖励基金;规范教职工和大学生言行,建立腐败言行监督专项制度和言行监测预警制度;增强社会情境廉洁刺激,严厉打击各种歪风邪气。
2017年02期 v.8;No.40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小金;
我国地方医疗机构中"熟人社会"现象盛行,其社会关系中存在的差序格局势必会导致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在权力使用过程中存在差别对待现象。这种"爱有差等"的执纪监督模式造成了对上监督难、对同级监督软、自身缺乏威信等问题。要突破这种困境,我们需要从执纪主体入手,建立特定关系人回避制度,借助上级消除执纪人员执纪惰性,构建第三方测评机制等,同时缩小制度自由裁量空间,有针对性地为"熟人社会"的关系发生作用设置障碍,从而实现执纪监督模式从差序格局向平等格局的转变。
2017年02期 v.8;No.40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卜万红;覃莹;
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现代化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它包含高校纪检监察体系现代化和纪检监察能力现代化。推进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体系现代化就是要适应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新要求,理顺高校纪检监察机关与上级纪委的关系,破解现有体制存在的纵向封闭问题,真正将"双重领导、双向负责"的体制要求和"两个为主"的改革目标落到实处。完善高校纪检监察组织体系就是按照工作重心向下转移、组织机构向下延伸的总体要求,补足纪检监察组织体系短板,完善纪检监察组织体系。推进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能力现代化就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运用相关组织体系和制度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改革发展中顺利贯彻,确保高校改革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只有实现高校纪检监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监督要求落到高校改革发展工作之中。
2017年02期 v.8;No.40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褚宸舸;陈星池;
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在主体上涉及党委和纪委、上下级企业纪委之间的领导关系,监督的重点是"关键少数"。在内容和形式上可以归纳为预防、日常监督、责任、办案、协调等机制。制约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纪检监察的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企业廉政风险防控能力、职工民主监督的力度和群众广泛参与的程度等。因此,为进一步优化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保证国企持续稳定发展,应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纪检监察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以效能监察为重要抓手推进监督执纪落地,加强民主监督提升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情。
2017年02期 v.8;No.40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魏昌东;
<正>国家监察制度的改革必须坚持立法体系建设的法治原则导向。对于监察委员会的属性、职能与职责定位等带有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须根据监察权之固有属性与国家治理的发展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科学设计;调整试点方案关于监察委员会"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的定位设计,将监察委员会定位为促进公权"廉能、善治"的独立权力机构,确保监察权的充分行使;调整试点方
2017年02期 v.8;No.40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建明;许海莲;
<正>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独特视角,选取121个严重腐败犯罪要案进行阐析,数据统计(1978-2012)分析表明:转型期中国腐败呈现出明显严重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的增长、腐败官员职务级别上升、腐败范围广、腐败潜伏期增长、亲属涉案及窝案、串案突出,受贿和贪污是主要的腐败类型;在反腐败措施上,主要
2017年02期 v.8;No.40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哲;顾昕;
<正>民众对腐败的态度,尤其是腐败容忍度,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腐败容忍度的差异,不仅与腐败的水平密切相关,而且还会对反腐败施政和政府治理改革产生深刻影响。一个不容被忽视的现象是,民众的腐败容忍度存在着个体差异。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民众的腐败容忍度,构成了文本的研究主
2017年02期 v.8;No.40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庄德水;
<正>廉政统计旨在反映纪检监察的工作规律和特点,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基础。廉政统计不仅是实现反腐决策科学化的技术条件,而且也是实现廉政管理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和推进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支持机制。当前,廉政统计分析范围尚未明确,基于现实工作需要,廉政统计
2017年02期 v.8;No.40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秀玲;
<正>当前,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传统家规、家训、家风等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学界对相关概念的运用比较混乱,而以"家政文化"概括这些与家庭治理相关的内容,更具有整体感、包容性和规范化。"家政文化"在中国古代意义重大,是乡村治理与国家政治之基石。近年来,"家政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它承载着社会主义
2017年02期 v.8;No.40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巍;
<正>信访彰显了权力主体与权利主体之间的一种交往理性,是公众对政府能力信赖与期待的策略选择,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冲突的指数。随着服务行政理念的兴起和行政法治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压制型信访治理模式呈现维稳与维权的两难困境,公众的权利保障与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难以得到平等的维护与回应,已不适应现代国
2017年02期 v.8;No.40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拥军;孙梦娇;
<正>我国古代吏治有着丰富而系统的经验,但其毕竟是发端于农业文明,建立在专制政治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对古代治吏体制进行批判与借鉴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古今政治形态、社会文化所发生的巨大嬗变,正是基于这些社会背景的更迭才促使我们在官员政治伦理培养和廉政监督模式、官员选任机制上面临着与古代不同的理念重塑和机制重构。立足古今治吏背景的不
2017年02期 v.8;No.40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军妮;
<正>进入转型期后,中东欧国家的腐败状况并没有因为引入"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而呈现趋好态势。总体而言,公共采购和医疗是中东欧国家腐败的集中领域,而高层腐败和司法腐败严重则是其重要特点。中东欧国家的经验表明,引入"民主制度"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建构"清廉国家"的充分条件。一个国家只有在法治程度良好的条件下,民主制度才有利于打击腐败。若法治
2017年02期 v.8;No.40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