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研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 弘扬延安精神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

    问青松;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探索在部分地区执政乃至全国执政之后依然保持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时期,是我们党廉洁文化建设非常富有成效的历史时期。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应该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宝贵的力量、智慧和经验:坚定政治信仰,着力推进新时代廉洁精神文化建设;坚持知行合一,着力推进新时代廉洁行为文化建设;严明党纪国法,着力推进新时代廉洁制度文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同时注意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必须把廉洁精神文化建设、廉洁行为文化建设和廉洁制度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体推进,不可偏废;必须重点加强廉洁行为文化建设这个薄弱环节;要下大力气、采取切实措施清除“两面人”文化;要用廉洁行为文化建设的状态来检验廉洁精神文化建设成果的真实性;要用廉洁行为文化建设的进程来强化廉洁制度文化建设在执行力方面的实际效果。

    2022年06期 v.13;No.7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作用机理及相互关系

    王平;周茹;

    历史周期率是中国历史上历代政权普遍经历由治到乱、由兴到衰的周期性现象。历史周期率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公权力走向整体性腐败,根本原因则是公权力行使者出现“变质”。当代中国要破除历史周期率的魔咒,须让党员干部不断“提质”而非“变质”。毛泽东提出的人民监督和习近平提出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一方面,人民群众具有监督党员干部的监督势能、监督根据、监督能力、监督意愿和监督品质等优势,让党员干部没有机会“变质”;另一方面,自我革命能帮助党员干部确立“提质”的方向目标、找到“提质”的动力勇气以及建立健全“提质”的工作机制,二者内外结合、相互促进,有力保障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以及长期执政能力的不断提升。

    2022年06期 v.13;No.74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理论前沿

  • 乡村廉洁文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与应对策略——基于场域理论的分析

    杜治洲;李帅;

    乡村廉洁文化建设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体推进“三不腐”和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场域理论视角分析发现,乡村廉洁文化建设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且经济制度不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松散且自治制度落实不到位、“乡村空心化”且负能量文化和落后观念流行等障碍。良好的物质基础、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乡村廉洁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推进乡村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加强基层政治生态建设、治理“空心村”问题,并变革乡村落后观念。

    2022年06期 v.13;No.74 18-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制度逻辑与实践进路

    刘雪丹;付倩;

    党的十八大之前,贿赂犯罪的惩治主要呈现为“重受贿、轻行贿”的状态,行贿案件的查处仍旧是以更有力地查办受贿案为目的和指向。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家根据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变化适时明确地提出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政策,从而赋予对行贿行为的查处以科学的治理理念和刚性的行动要求。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制度逻辑,其理论依据在于贿赂行为的本质特征、受贿与行贿的共生互促关系以及当前以预防为中心的政策转向;同时,这也是将反腐败工作向纵深推进、巩固压倒性态势的现实需求,是构建新时代亲清政商关系、破除封建积习弊病、推进清廉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实践进路上,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刑事手段不是唯一的制裁方式,而是要强调惩处的严密性和必定性,宽严相济、综合施策、分类处理。

    2022年06期 v.13;No.74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党内法规研究

  • 论党内法规调整的具体特征及应坚持的原则

    刘长秋;颜菠;

    作为一种制度调整,党内法规调整除了具有“由内及外”的整体特征外,还具有不同于国家法律调整及伦理道德调整等其他规范调整的一些具体特征,主要表现为:鲜明的政治性、依据的合法性、程序的合规性以及突出的义务优位性。在党内法规调整党内关系的过程中必须以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为根本原则,以坚持底线思维与系统性思维为基本原则,以坚持务求实效为重要原则。这是正确发挥党内法规调整作用的客观需要。党内法规调整以助力并服务于国家法律调整为使命,强化党内法规对党内关系的调整是走好新征程的必然要求。

    2022年06期 v.13;No.74 33-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内法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实践路径

    梁为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内法规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党内法规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在党内法规体系的各个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所体现,但囿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理论建设不足、系统规划不够、融入实效难以检验和评估、领导践行不到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系统整体的视角,结合党内法规体系的内在特征和基本结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融入到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实施和保障的各个环节中。

    2022年06期 v.13;No.74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纪监论坛

  • 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学科体系构建论要——基于执纪执法贯通的立场

    杨艳飞;

    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和纪检监察专业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进入具有学科专业建设支撑的新阶段,是纪检监察理论界持续的学术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实践的现实需求、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的规范要求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确定纪检监察学的研究对象时要注意把握研究对象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把纪检监察现象定位为纪检监察学的研究对象是构建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基于执纪执法贯通的立场将纪检监察学二级学科体系设置为理论纪检监察学、应用纪检监察学和历史纪检监察学,并由此衍生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符合纪检监察体制的精神实质,确保了纪检监察学二级学科的知识容量和稳定性。

    2022年06期 v.13;No.74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高校巡察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

    刘义;

    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是高校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战略性制度安排。针对高校巡察整改中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过程把控不严、监督联动不畅、成果运用不足等问题,要以战略思维推进制度建设,以科学思维推进闭环管理,以系统思维推进协同联动,以创新思维推进整改评估,以底线思维推进成果运用,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而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

    2022年06期 v.13;No.74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实践探索

  • 廉洁文化建设与一体推进“三不腐”:辩证关系、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陈静;杨壮壮;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工程和治本工程,而一体推进“三不腐”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奠定重要基础,二者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当前一体推进“三不腐”背景下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仍面临诸多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廉洁文化建设认识不足、腐败亚文化的渗透腐蚀加剧、廉洁教育不到位、廉洁制度不健全等。突破上述现实困境,应该夯实廉洁思想根基,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思想保障;厚植廉洁文化基础,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内生动力;深化廉洁教育宣传,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基础支撑;健全廉洁制度,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制度保障。

    2022年06期 v.13;No.74 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高校廉洁文化与双创文化相嵌共融的互动路径

    袁小平;

    廉洁文化与双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重视两种文化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深挖两种文化的凝聚功能和整合优势。探寻高校廉洁文化与双创文化嵌入融合的互动基础和关键路径,应以管理力度、教育温度、活动深度和传播效度为视角,系统建构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文化互动融合的实践载体,从而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互动、同频共振和协同育人,彰显立德树人和文化融合的“倍增效应”。这既是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出发点,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建设清廉、和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托。

    2022年06期 v.13;No.74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廉政史论

  • 战略防御阶段陕甘宁边区院校党的纪律建设

    毕霞;

    在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以国共两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共两党进行了较为密切的军事合作和政治合作。为加强干部培养以适应抗战需要,同时也为通过文化运动扩大政治影响,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中央直属院校六所,在短时间内把约两万名知识青年培养成为抗战骨干和共产主义战士。在这一过程中,党的纪律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及时应对新的历史命题重启高校党的纪律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开展纪律教育,以政治纪律制度化建设为核心推动完善纪律规范,在克服惩罚主义与极端民主化倾向中加强纪律执行和管理。这些宝贵探索提升了党对纪律严格性、权威性、平等性、自觉性之属性的认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进程中,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06期 v.13;No.74 8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新书评介

  • 大泽龙蛇未息机——评刘社建《清代科举监察》

    梁宇;

    <正>没有人能否认科举对中国人的影响,尽管张之洞与袁世凯会奏废除科举至今已经一百一十余年,但是科举的影子还在。毛泽东曾经提出“反对党八股”,今日媒体还习惯地将某地高考第一名称为“高考状元”,某些以高考闻名的中学和教学“兵法”的存在也说明“贴括之学”仍然大行其道。今人对科举作出评价恐怕难免有些隔靴搔痒,时人留下的记录也很是分裂。同是说江南乡试也同为落榜,明末四公子演绎了秦淮河边的悲欢离合,清末陈独秀的感受却是“隔几年把这班猴子、狗熊搬出来开一次动物展览会”。

    2022年06期 v.13;No.74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廉政文化研究》2022年1~6期总目次

    <正>~~

    2022年06期 v.13;No.7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者风采

    <正>杜治洲(1975—),男,湖北黄陂人,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曾获评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年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纪委廉政理论专项基金项目、

    2022年06期 v.13;No.7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