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研究

本刊特稿

  • 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基于江苏部分党员干部思想状况的实证分析

    王世谊;

    从江苏部分党员干部思想状况的调查问卷分析中看到,大多数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头脑,廉政文化建设现状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影响和制约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利益矛盾,具体表现为价值多元、信仰危机与理想信念缺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突出,道德考评与道德自律的失衡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思想、社会环境、体制制度等,因此应分类分层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时代先锋群体的示范作用,不断创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方式。

    2015年04期 v.6;No.3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 ]

专题研究:权力监督与从严治党

  • 行政无为问责:一种亟待制度化的权力监督

    叶先宝;郑直;

    在整治"行政不当行为"的同时,需要对"行政不作为"或说"行政无为"有清醒识别,实施行政无为问责应是一条重要途径。行政无为比行政作为更难以界定,行政无为的责任亦难权衡,但如果没有行政无为问责,就可能无法很好推进行政问责制度。行政无为问责可以理解为问责主体针对行政机构及公职人员应当作为却无所作为而产生不良后果,并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的做法。明晰行政无为问责的主体、客体、程序与具体责任,有助于行政无为问责制度化,真正发挥其监督功能。

    2015年04期 v.6;No.30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1 ]
  • 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的法治化建设

    褚尔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党内监督工作,加快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党内法规质量和水平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其在理论基础层面,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在制度规范层面,体现了系统性和协调性的辩证统一;在制度执行层面,体现了权威性和严格性的辩证统一。这对新时期充分发挥法治在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引领和规范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依法治党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5年04期 v.6;No.30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 ]
  • 全面从严治党与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

    黄丽娟;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依据宪法、党章和纪律对党员进行严管,对违法违纪行为严查严处、严惩严办。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腐败行为有所收敛但手段更为隐蔽,非典型性腐败增多,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不敢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尚未全面建立。我们必须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大对非典型性腐败的研究、预防、查处和打击,不断完善反腐败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思想教育,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以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

    2015年04期 v.6;No.30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6 ]

理论前沿

  • 中国传统感恩思想与期权腐败

    蒋国宏;

    中国传统感恩思想以儒家伦理为基础,具有义务的绝对性、对象的特定性、价值的增值性、行为的至上性、形式的物质性和时间的延时性等特点。其中的糟粕对期权腐败的生成及其治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义务的绝对性增加了官员违法犯罪的吸引力;行为的非对等性使受恩者敢于逾越理智和法纪的雷池,通过违法犯罪的途径进行报恩;对象的特定性使官员个人错误地成为感恩的收益对象;方式的物质性使向官员行贿成为感恩的常用手段;报恩的延时性造成了权钱交易的历时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期权腐败的形式貌似延期报恩,实质是即时腐败的变种,前提是对施恩和报恩的错误认知,根源在于对不当私利的贪婪追逐。因此,对中国传统感恩思想进行理性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预防和惩治期权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04期 v.6;No.30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 ]
  • 网络舆论对廉政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

    刘雪明;禹黄姣;

    议程设置是廉政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环节,网络舆论对廉政政策议程设置有着积极的影响,包括丰富廉政政策议程设置的逻辑起点,实现廉政政策议程设置的多元主体互动,促使廉政政策象征性议程向实质性议程转化,加快廉政政策议程设置的进程等。但是网络舆论也可能打造"伪民意",形成"伪议程",给廉政政策议程带来设置难度加大、甚至设置错误议程等消极影响。

    2015年04期 v.6;No.30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 ]
  • 公平正义视角下的反腐倡廉建设

    周志刚;

    权力腐败和特权泛滥严重侵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因为腐败和特权严重扭曲了党政干部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将"公平正义"纳入廉政文化的价值观念基础之列,反腐倡廉建设将由此获得一个更贴近当前中国社会实际的、更能满足广泛性要求的道德基石。在"公平正义"视角下,才能正确认识党政干部群体的合理之"私",才会认真考虑党政干部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并以"公平正义"作为价值准则来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党政干部之所得,从而避免权力腐败与特权现象的产生。

    2015年04期 v.6;No.30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 ]
  • 责任清单与廉政清单:在廉政制度建构中的作用与关系

    唐万松;

    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明晰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所掌握的权力及权力的运行流程,而责任清单制度的设置则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权力来源的合法性、责任界限、责任认定等,有利于廉洁政府的建设。只有给权力赋予相应的责任,廉洁的政治环境才能得以构建。廉政清单是公民权利的有力保障,应包含以下内容:良好的政治局面、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体现公共利益的政策以及廉政理念和廉洁文化氛围。在廉政清单营造的清明的政治环境下,有助于责任的落实,而责任清单的完善也有助于廉政清单内容的丰富,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完善,共同发展。

    2015年04期 v.6;No.30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5 ]

案例研究

  • 大学生廉洁意识现状及其应对策略——基于对宁夏五所高校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

    罗强强;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运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宁夏地区五所高校大学生的廉洁意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大学生的廉洁认知比较清晰,但是整体廉洁素养不高,对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信心不足。尽管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能够自觉保持廉洁公正,但是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态度暧昧,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大学生对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作用十分肯定,但是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形式主义比较反感。要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际效果,应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以高校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为依托,精心打造廉政理论教育基地,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形式,加强普法宣传和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积极营造廉洁校园氛围。

    2015年04期 v.6;No.30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0 ]
  • 抗战期间我党反腐败形势严峻复杂性的政治生态学分析——以淮北抗日根据地为考察中心

    朱庆跃;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也在实践中保持着先进性,以使民众从党的清正廉洁中看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是这种清正廉洁现象的保持是非常不易的,因为这一期间我党反腐败所面临的形势本身是极其严峻和复杂的。以当时众多根据地中的淮北抗日根据地作为案例,运用政治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无论是新旧社会特点并存的权力运行外环境,还是党的权力运行体系在适应新环境的调适方面,都潜伏着一些诱发权力异化的劣变生态因子。

    2015年04期 v.6;No.30 60-6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 ]

行业视点

  • 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来自香港廉政公署民意调查的启示

    宋江飞;杨春梅;曾银凡;

    将社会评价机制引入党风廉政建设评价体系,是有益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香港通过引入社会评价机制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民意调查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了非政府组织在民意调查中的作用。香港廉政公署民意调查的成功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具有必要性,符合高校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引入社会评价机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制度法规基础,其次要建立独立的社会评价机构组织,最后要加强与民间咨询机构的合作。

    2015年04期 v.6;No.30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 ]
  • 权力视角下的高校廉政建设

    吴洁;陈会萍;

    近年来,高校权力腐败案件不断增多,基建、采购、后勤、科研和招生等领域已成为腐败重点区域。高校权力腐败是高校占有学校资源并拥有相应权力的个人或小团体为谋取私利而损害学校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其根源就在于权力主体的分离、权力行使的随意性和权力监督的缺位。要进一步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的纯洁性,应加强权力制约,强化权力法定,注重权力监督,从根本上遏制腐败,使高校真正成为传承文明、培育人才、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2015年04期 v.6;No.3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与廉政风险防范

    朱蓉;

    廉政风险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的防范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当前,高校财务内控管理主要存在着内控观念及财务廉政风险意识淡薄、内控系统不健全、财务监督力度不够、信息化与数据化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健全和完善高校财务内控制度,积极防控高校廉政风险,应综合廉政风险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不断完善财务内控体系;全面梳理高校财务内控流程图和风险控制点,及时更新信息化与现代化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提高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2015年04期 v.6;No.30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6 ]

廉政史论

  • 《论语》“不欲”论的官德意蕴

    郑小九;

    《论语》"不欲"思想的内涵是节制欲望,即在禁欲与贪欲之间寻求一种"中庸"状态。为政者的贪婪是春秋末期一种普遍的政治事实,这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根源。"不欲"思想具有明确的官德指向,"不欲"是为政者应当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孔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节制美德的君子。"不欲"论对我国廉政建设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在于,鼓励官员向具有节制美德的榜样学习,以崇高的道义来引导欲望的升华,以刚性的规则来制约欲望的泛滥。

    2015年04期 v.6;No.30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 ]
  • 北魏孝文帝廉政思想考论

    袁宝龙;

    北魏中后期,贪污之风盛行,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原因。孝文帝元宏在执政之后,开始大力实施改革,一方面健全完善了官吏的俸禄制度和监察机制,使廉政工作具备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他以身作则,大力倡导清廉之风,注重精神层面的廉政文化建设。北魏官员群体的贪污之风因此大为收敛,只不过孝文帝的廉政思想有着无法超越的时代局限,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北魏以贪亡国的最终结局。

    2015年04期 v.6;No.30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精品文摘

  • 政党治理与全面从严治党思考

    吴桂韩;

    <正>从严治党属于政党治理范畴。深化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应当从政党治理的内在规律、方位现状、经验教训出发,把握从严治党的一般规律、特殊使命和实践路径。从政党治理的内在规律来看,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出发点是增强政党认同,内在要求是巩固政党权威,外在要求是树立政党形象。从政党治理的方

    2015年04期 v.6;No.30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 ]
  • 完善权力监督制约关键在于决策法治化

    马怀德;

    <正>决策权是国家公权力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权力。但是,我国目前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权尚无有效的制约手段,决策权限和决策程序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实践中随意决策、错误决策、决策不负责任等现象十分普遍。完善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必须首先规范重大决策行为,实现决策法治化,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和党委的决策权,健全完善决策机制,推进

    2015年04期 v.6;No.30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滋养与现代性生长

    齐卫平;徐伟;

    <正>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是塑造一个国家民族品格的两个基本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的关系,必须坚持传统文化滋养与现代性生长的双重关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一种文化剩余的历史沉淀和价值观的历史传承;核

    2015年04期 v.6;No.30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政治生态变化中官员的公民身份认知回归

    竺乾威;

    <正>官员通常集职业身份和公民身份于一身。我们以往对官员身份的认识更多的是看重他的职业身份,强调对官员的道德制约,这与中国传统的"好人当官"的意识相关,也与官民双方对官员身份的认知相关。在加强对官员进行监督的今天,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官员的身份。官员的公民身份表明了他的理性经济人的一面,而

    2015年04期 v.6;No.30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构的逻辑与路径

    吴阳松;

    <正>在现代政党政治的背景下政党形象问题日益凸显,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又极大地助推了政党形象的重要性。新媒体重构的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格局和传播关系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生态环境,使传统的执政形象自上而下、单向度的塑造

    2015年04期 v.6;No.30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 ]
  • 公民参与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差序化危机及应对

    刘雪华;辛璐璐;

    <正>在西方的语境下,"距离悖论"问题广泛存在,即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高于中央政府;相较于西方,中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随着行政层级的降低而降低,即存在所谓的"塔西佗陷阱"。公众对基层政府的低信任度,不仅使得基层政府难以达到善治的目的,而且会增加改革的成本,增加改革被拖延或被终止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吸收公民参与治理活动,监督治理进程,了解治

    2015年04期 v.6;No.30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 ]
  •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认同的利益满足分析

    高斐;

    <正>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认同与其利益的满足息息相关,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对农民的政治认同发挥作用,其中经济利益为政治认同提供物质前提,影响政治认同的状态;政治利益为政治认同提供民主基础,影响政治认同的形成方式;文化利益为政治认同提供精神动力,影响政治认同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的政治认同达到一次高峰,根本原因是农民的利益需求得到满足。伴

    2015年04期 v.6;No.30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世界社会主义的日常生活转向及其政治后果分析

    冯莉;

    <正>无论是革命低迷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自我拯救,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的实践所需,世界社会主义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从宏大革命叙事到日常生活渗入的转向。这一转向,承接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自身理论的"自我修正"尤其是晚年的思想转变,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新推进,但也因为远离生产关系和国家政权的改造,缺乏马克思的政治经济斗争传统而受到了诸多的批判。世界社会主义的日常生活

    2015年04期 v.6;No.30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当代日本“世袭政治”的文化解读

    乔林生;

    <正>"世袭政治"是当代日本政治的重要特征之一。亚洲民主国家日本缘何出现这种"政治返祖"现象?仅以政治方面的选举制度或经济方面的结构性利权关系难以说明,实际上日本作为资本主义后进国家,虽经历了明治维新和战后民主化改革,然而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制度理念、身份等级意识和恩情主义观念依旧无处不在地影响着现实政治生活,其突出地表现在"民主的本质——选举"上,表现为政治家们将代表民意的公

    2015年04期 v.6;No.30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稿约

    <正>《廉政文化研究》系由南通大学主办、南通廉政研究中心(中共南通市纪委与南通大学共建)承办的专业性学术理论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2-1817/D,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9170。双月刊,每期96页,逢单月20日出版。办刊宗旨为:展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成果,推介廉政建设实践经验,促进廉政文化学术交流,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015年04期 v.6;No.30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