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动因视域下传统清官人格养成的“三个维度”Three Dimensions Nurturing the Personality of Traditional Virtuous and Upright Officials Motivated by Morality
孙泊;陈楠;
摘要(Abstract):
揭示传统清官人格的道德动因,应该秉承唯物史观从"三个维度"加以整体性、宏观域、发展性研究:一是探寻哲学基点,从"天人之辩"的理论思维加以追问。对于自然的本能敬畏和神格崇拜心理,催生了道德的意义和遵循道德的原始起点,引发了传统视域下对天道敬畏的理论命题,萌生出神秘的生命情怀。二是立足治国理政,从"德治之基"的实践思维加以追寻。道德人的价值诉求和道德教化的治理功效,孕育和推进了传统社会的德治思维和德化路向,培育出浓郁的家国情怀。三是回归终极理想,从"民本之要"的价值思维加以揭秘。无论是个体的圣贤追寻还是整体的政治理想,最终都是为了人的意义,目标都指向人的主体性实现,是"天人合一"命题的真正超越,彰显出鲜明的人民情怀。因此,传统清官人格是生命情怀、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怀"三位一体"的集中体现和价值升华。
关键词(KeyWords): 传统清官人格;道德动因;天人之辩;德治传统;民本思想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7ZDIXM13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10052)
作者(Authors): 孙泊;陈楠;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应杭,蔡海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95.
- [2]汤一介.论“天人合一”[J].中国哲学史,2005(2):5-10,78.
- [3]刘立夫,胡勇.中国传统道德理念的内在结构[J].哲学研究,2010(9):41-46,128.
- [4]李清华.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5.
- [5]管仲.管子:四部要籍选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46.
- [6]李剑桥.儒家经典:中[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1036.
- [7]宗贤书院注释.论语[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240.
- [8]罗国杰.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与“糟粕”[J].道德与文明,2012(1):5-9.
- [7]张李军,阎丽丽.古代清官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J].廉政文化研究,2016(1):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