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红音;王赞;
现有职务犯罪预防模式大体有三种,即个案预防、系统预防和网络化的社会大预防。这三种模式各有其弊端,主要表现为:个案预防模式多属事后预防,系统预防模式难以适时跟进行业的新变化,而在网络化的社会大预防模式中如何构建有效的网络是一大难题。"纪在法前"的提出,通过以政党建设减少职务犯罪发生的机率、变横向拦挡为纵向阻遏、强调纠正作用而不是惩戒威慑,突破了现有职务犯罪的预防模式,对今后的职务犯罪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2017年04期 v.8;No.4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 ] - 毛益民;
自我合理化作为一种认知调适机制,其本质是通过重构自身行为的道德内涵以使其获得主观可接受性,从而减少认知失调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当行动者涉入腐败时,道德认知冲突往往使得他们诉诸自我合理化策略。具体而言,腐败涉入中的自我合理化策略主要包括八种类型,即合乎法律性、对责任的否认、对损害的否认、理所应得、有利对照、诉诸更高层的忠诚、功过相抵以及调整注意力。基于多渠道文本的编码分析呈现了腐败官员进行自我合理化的策略表现以及不同策略的使用频率。其中,对责任的否认、有利对照以及合乎法律性,是腐败官员最为常用的三种自我合理化策略。由于自我合理化使得行动者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增强,往往会诱发其涉入更严重的腐败犯罪。当腐败合理化观念逐渐为群体成员所相互承认,它还会为腐败群体化提供心理支撑。
2017年04期 v.8;No.42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 ] - 徐荣梅;
在近年来的反腐败斗争中,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两面人"现象颇为引人注目。"两面人"行贪腐之实,却要给自己披上廉洁的伪装,具有信仰与现实要求分离、实有道德与从政道德悖离、认知与践行分离的典型特征。而掩盖从政行为的失范、干部选任管理中"明规则"不张与"潜规则"盛行、组织的过于信任与监督的缺位、党组织和公众的知情权不足与官员隐私权过大是助推"两面人"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有效防治"两面人",必须持续不懈地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党纪政纪国法的惩处力度。
2017年04期 v.8;No.4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 ]
- 杜泓锐;
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直观反映。现阶段党内仍存在以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和学缘关系为纽带的官场"圈子文化",它是造成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党内政治文化不健康、党内政治生态被污染的重要原因。而党内政治生态恶化又为官场"圈子文化"提供了滋生和发展的土壤,二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官场"圈子文化"的形成,是对封建官场文化的心理认同、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利益驱动、权力制约存在失衡的内部监督和管党治党不严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彻底根除官场"圈子文化":一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内政治文化;二是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废除"潜规则",弘扬"明规则";三是要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远离"被围猎";四是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2017年04期 v.8;No.42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 ] - 蔡娟;冯长东;
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共党史就是一部注重党的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有利于培育优秀的政治实践主体,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主体支撑;有利于纠偏不良政治风气,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客体支撑。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要注重思想教育和引导,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武装党员,夯实净化政治生态的思想基础;要用严明的党规党纪规范党员,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夯实净化政治生态的组织基础;要坚持不懈传承和创新,用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党员,夯实净化政治生态的文化基础。
2017年04期 v.8;No.42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3 ]
- 田湘波;
衡量公民监督作为廉洁政府建设工具有效性的指标主要有5个:一国是否有公民监督制度及其相关实施程序;公众心理是否有自觉举报腐败者的愿望;政府是否用民意调查来作为施政的参考;信息公开程度,特别是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公开工具的情况;是否有"公民宪章"(或类似的承诺)。用这5个指标可以衡量我国公民监督的有效性情况。
2017年04期 v.8;No.42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 ] - 余卉;曾明;
本文基于杭州和南昌的公众腐败意识问卷调查,从行贿者视角研究公众的腐败意识,探讨影响其行贿意识的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在其他情况不变的前提下,腐败容忍度越高,公众的行贿意识越强;对人情往来这种传统习俗的认可度越高,公众的行贿意识越强;越认可给领导送礼是有利的或值得的,公众的行贿意识越强;受教育程度高能弱化公众的行贿意识。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廉洁文明的政治生态,需要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减少人情往来和送礼之风等传统人情文化的影响;也需要对公众加强思想教育,降低其对腐败的容忍度,进而有效遏制行贿、治理腐败。
2017年04期 v.8;No.42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 ] - 张厚军;唐新林;
家庭伦理空间是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体廉洁品质的养成之所。传统意义上的家风家训对廉洁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正面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廉洁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庭廉洁空间,有助于促进个体遵循廉洁伦理规范,促进家庭遵守廉洁标准从而勤俭节约、和睦融洽,促进社会依照廉洁伦理准则从而务实清廉、和谐稳定。应从加强学校廉洁教育、营造社会廉洁文化氛围、注重家庭自身廉洁家风建设三方面着手,构建起以廉洁伦理规范自觉抵制腐败行为的内在约束机制,形成以廉洁家风助推社会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2017年04期 v.8;No.42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 ]
- 唐明亮;阚兴辉;
《左传》中记载了大量春秋时代的贿赂事件。作者在史事的记录中,对于贿赂行为以及贿赂事件中各方人物行为的正义性及其结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凡政以贿成,便会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执政者受殃灭族,亡国丧邦;凡政以义成,便会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家族、邦国被泽数世。作者对"贿"与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阐释,也是《左传》"尽而不污,惩恶而扬善"的表现之一,这一积极的价值观念为后世注疏者所继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左传》文本的解读。
2017年04期 v.8;No.42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刘颂;
张謇与张之洞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身处腐败骄奢的晚清时代,不为世风左右,修身养性、选贤任能,秉承"贤臣廉吏"的崇高风范,形成具有共同特点的廉政思想。因个人经历和身份的不同,其廉政思想又各具特色。张之洞作为进士及第的封疆大吏,主张通过奖惩促廉、裁革陋规保廉、以俸养廉等体制内的改良,促使官吏不想腐、不敢腐。而张謇则从官场转投实业并大获成功,再次为官时,他将企业的一套管理制度带到官场,主张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以提高行政效率。
2017年04期 v.8;No.42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 ]
- 张首映;
<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廉政文化的重要作用,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廉政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重要时代意义,是我们进一步倡导和树立廉政文化的根本指引、根本遵循。廉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重要支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
2017年04期 v.8;No.42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陈朋;
<正>圈子腐败是一种特殊的腐败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利益共谋与交换是其基本动因。利益输送是圈子腐败中的核心问题,其中的利益主要以直观的物质形态和隐秘的情感形态表现出来。不管何种形态的利益输送,都是掩映在庇护关系中进行的。对于庇护者而言,其建构庇护关系是为了实现政治权益最大化、延续政治资源的
2017年04期 v.8;No.42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李斌雄;蔡兴旺;
<正>从理论逻辑看,党员公私观教育的实质是党组织在遵循党员干部公私观形成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和规范党员个体按照党章党规党纪正确处理公私利益关系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活动。党员公私观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宗旨意
2017年04期 v.8;No.42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刘红凛;
<正>随着网络舆论监督与反腐倡廉的形势发展,相关部门对网络监督的态度实现了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国内网络监督格局也逐渐实现了从民间主导到官方主导的转变。网络舆论监督具有主体多元、全天候与全方位、快捷高效、安全廉价等
2017年04期 v.8;No.42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张向东;任登科;
<正>汉代巡视制度的发展过程对当代巡视制度的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巡视制度要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汉代巡视制度是封建王朝"家天下"思想下维护自身专制统治的产物,它真正维护的是极少数人的利益;今天党的巡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
2017年04期 v.8;No.42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 ] - 赵雪娇;张楠;孟庆国;
<正>开放政府数据,有利于提高政府透明度,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创新。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开放政府数据的行动,英国尤为突出。根据"开放数据晴雨表"和"全球开放数据指数"两项权威指标2013~2014年的排名结果,
2017年04期 v.8;No.42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