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研究

专题研究:儒学与廉洁文化建设

  • 良知与廉行——阳明心学对当代廉政建设的启示

    陆永胜;

    在体用论视域内,阳明心学体现为内在义理层面的由本体到功夫的展开和外在实践层面的由本体到事为的展开,二者在心与理和心与物两个向度达到辩证统一,从而为王阳明的廉政思想和实践的当代转化与价值启示提供了理论逻辑担保。阳明心学以“良知”为廉政之基,以“亲民”为廉政建设的用功之地,以“知行合一”为廉政建设的规范要求,以“乡约”为廉行的外部约束手段,形成了一个心学化的廉政思想与实践体系,此对于促进各级党员干部洁身自好,真做事、做实事,构建取信于民的廉洁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2年05期 v.13;No.73 1-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儒家德治的社会基础、主体构成及实践困境

    傅济锋;

    儒家德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希望通过个人的德行修养实现家庭和谐、国家清廉以至天下和平安宁的理想。然而两千余年来,传统中国社会腐败现象难以根除,儒家德治时常陷入价值虚化的实践困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儒家德治的社会基础——“权力支配型”的宗法伦理社会结构与“道义合一”“义利分殊”的价值追求有内在矛盾,从而阻断了儒家德治实践持续有效发挥作用的可能路径。

    2022年05期 v.13;No.73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孝道的义理构造及其现代意蕴

    吴雁鹏;

    “孝”作为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明显的缺位现象,亟需结合现代价值观念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创新转化。传统孝道结合自由平等等观念形成的现代孝道,对当前社会中的道德失范、人口危机、生命价值缺失等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在个人层面,孝道能够涵养个体精神,延续生存发展;在家庭层面,孝道能够和睦亲人关系,淳化家风乡俗;在社会层面,孝道能够缓解交往焦虑,助力道德建设;在终极追求层面,孝道能够彰显生命意义,提升生命层级。

    2022年05期 v.13;No.73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理论前沿

  •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职责演变的历史进程、基本特征和经验启示

    李斌雄;赵靓靓;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职责自纪律检查委员会诞生起就已产生,在经历了初步探索、基本形成和发生曲折、恢复发展、改革深化、全面创新五个显著的发展阶段后,呈现出紧密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开展政治监督这个鲜明的主题、主责主业在固本培元中逐渐明晰的基本趋势以及以实践问题为导向革新自身职责的发展方向等基本特征。为持续深化转职能,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各级纪律检查机关需严格遵循政治性原则,以党章党规为依据,服务中心工作;严格遵循科学性原则,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质量;严格遵循时代性原则,结合新形势新问题,增强履职能力。

    2022年05期 v.13;No.73 22-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政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虞志坚;刘瑾芫;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政德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成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政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政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要表现:把“外儒内法”下“为政以德”的传统政德理念转化为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的新时代政德观,实现立言与立行的统一;把“以民为本”的传统政德理念转化为“为民、务实、清廉”的新时代政德观,实现做人与做官的统一;把从严治吏的传统政德失范预防理念转化为管党治党的新时代政德观,实现学习与改造的统一;把“内圣外王”的传统政德理念转化为建章立制的新时代政德观,实现教化与约束的统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传统政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创新政德文化,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以新时代政德建设实践为语境。

    2022年05期 v.13;No.73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党内法规研究

  • 论基层微腐败治理中的纪法衔接

    陈光;张栋凯;

    对基层微腐败进行治理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方面。基层微腐败是“微腐败”与“基层腐败”两个概念的交集,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基层的公职人员很多具有党员身份,其“微腐败”行为违反党的纪律要受到党纪处分,违反国家法律应受到政务处分,因此如何实现纪法衔接是研究基层微腐败治理的一个新视角。通过对相关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文本分析,可以总结出党纪处分与政务处分在逻辑上的适用关系,但是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考察发现,在实践操作中党纪处分与政务处分衔接的标准处于一种不够清晰明确的状态。为进一步提升纪法衔接的效果,应该从规范制定、规范适用以及规范遵守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发挥对基层微腐败治理的规范合力。

    2022年05期 v.13;No.73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党政联合发文的制度功能及其系统论阐释

    李娟;

    在党政互融的时代背景下,党政联合发文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党政联合发文满足了党政机构统筹改革的现实需要,促进了党规国法的衔接协调,是统筹整合党政“双轨”权力结构的重要工具。从社会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党政联合发文符合当代政治系统理论的一般逻辑:在发文过程中,党的机关起主导作用,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当代政党作为政治系统动力机制的深刻体现;在此基础上,党政联合发文作为党政系统的媒介,促进了党政系统间的结构耦合,推动了政治决策的法治化进程,为实现党的领导开辟了新路。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党政联合发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隐忧。为此,应当通过明确党政联合发文的制定标准、规范党政联合发文的制定程序、提升党政联合发文的制定技术等途径,进一步发挥党政联合发文的制度优势,助推中国法治建设。

    2022年05期 v.13;No.73 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纪监论坛

  • 纪检监察学概念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创新

    杨永庚;常利娟;

    纪检监察学概念不仅是纪检监察思维运动的出发点和赖以进行的基础,也是纪检监察思维过程的总结与结晶,更是当前学科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纪检监察学概念体系主要由本体概念(一级概念)、基本概念(二级概念)、一般概念(三级概念)等构成,追求公正、公平、正义等价值目标。学科化概念的理论创新通常有取代、创新、完善、补缺和更容五种方法,实践创新有叙事性概念、经验性概念和价值性概念创新三种情况。全面准确地认识和理解纪检监察学概念,能够促进学科的规范性发展,更好地发挥纪检监察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作用。

    2022年05期 v.13;No.73 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四种形态”的制度形构、治理逻辑与实践演变

    王小光;

    “四种形态”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形成的新型执纪执法要求,已成为实践工作中监督执纪和监察执法的基本遵循。中国式反腐是政党主导的政党反腐和国家反腐的二元合一体系,存在纪律治理和法律治理两个维度,建党建政的历史和现实决定治腐必先治党。“四种形态”的内核源自中国共产党传统腐败治理思想,生成于对腐败治理现实问题的回应,但在监察体制改革后出现适用范围扩展、指标化倾向以及形态之间的转换风险,应通过采取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和形态适用标准规范等措施来予以完善与控制。

    2022年05期 v.13;No.73 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实践探索

  • 论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实践自觉

    鲁宁;班永杰;

    请示报告制度作为党内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一系列部署安排,集中体现了强化统一领导、锤炼务实作风、提升治党效能、显现制度价值的实践自觉,有力地维护了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具体表现为:在强化统一领导上,集中统一以确保政令畅通、严肃认真以做到科学规范、凝心聚力以发挥制度优势;在锤炼务实作风上,注重持之以恒、聚焦问题导向、做实调查研究;在提升治党效能上,形成示范引领、完善研学机制、强化执行监督;在显现制度价值上,深化内涵外延、衔接配套制度、夯实群众基础。

    2022年05期 v.13;No.73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道德失范的原因剖析及治理对策

    颜廷宏;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失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其主要表现为重利轻义、违法违纪、违约失信、本末倒置等现象。此类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高校教师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服务对象的干扰和制约、功利主义的影响和经济压力大以及管理监督机制的缺乏等因素引起的。为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一方面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要坚守道德原则,提高精神境界;加强价值文化引领,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不断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教师地位和自主权;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加强对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工作的监督管理。

    2022年05期 v.13;No.73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廉政史论

  • 冯梦龙廉洁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姜颖鹏;

    晚明廉吏冯梦龙在担任福建寿宁县令期间,秉持“爱民、公正、清廉、务实”的廉政理念,抵制陋习、禁溺女婴、减轻赋役、整顿学政,形成了“一念为民之心”的爱民思想、“聚敛非吾术”的公正思想、“心与老梅同清”的清廉思想“、保一方平安”的务实思想等富有个性特点的廉洁思想。冯梦龙身体力行,勤政廉洁,克己奉公,不仅打造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寿宁,而且留下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美名。深入认识冯梦龙廉洁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刻把握其精神特质,可以引导大学生滋养家国情怀、助推大学生提振廉洁境界、激发大学生践履责任担当、砥砺大学生厚植奉献精神,激励他们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堪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2年05期 v.13;No.73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学术动态

  • “儒学与廉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通召开

    <正>2022年8月27日至29日,由江苏省儒学学会、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部、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通廉政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儒学与廉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儒学学会年会(2022)在南通召开。南通大学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江苏省纪委监委派驻监察专员陆国平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对深入探讨儒学与廉洁文化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希望本次研讨会成为开拓视野、凝聚共识的互动平台,共同推进中华传统优秀廉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来自国内外二十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与会,并围绕“儒学与廉洁文化建设”等三大相关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2022年05期 v.13;No.7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