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永胜;
在体用论视域内,阳明心学体现为内在义理层面的由本体到功夫的展开和外在实践层面的由本体到事为的展开,二者在心与理和心与物两个向度达到辩证统一,从而为王阳明的廉政思想和实践的当代转化与价值启示提供了理论逻辑担保。阳明心学以“良知”为廉政之基,以“亲民”为廉政建设的用功之地,以“知行合一”为廉政建设的规范要求,以“乡约”为廉行的外部约束手段,形成了一个心学化的廉政思想与实践体系,此对于促进各级党员干部洁身自好,真做事、做实事,构建取信于民的廉洁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2年05期 v.13;No.73 1-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傅济锋;
儒家德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希望通过个人的德行修养实现家庭和谐、国家清廉以至天下和平安宁的理想。然而两千余年来,传统中国社会腐败现象难以根除,儒家德治时常陷入价值虚化的实践困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儒家德治的社会基础——“权力支配型”的宗法伦理社会结构与“道义合一”“义利分殊”的价值追求有内在矛盾,从而阻断了儒家德治实践持续有效发挥作用的可能路径。
2022年05期 v.13;No.73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吴雁鹏;
“孝”作为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明显的缺位现象,亟需结合现代价值观念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创新转化。传统孝道结合自由平等等观念形成的现代孝道,对当前社会中的道德失范、人口危机、生命价值缺失等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在个人层面,孝道能够涵养个体精神,延续生存发展;在家庭层面,孝道能够和睦亲人关系,淳化家风乡俗;在社会层面,孝道能够缓解交往焦虑,助力道德建设;在终极追求层面,孝道能够彰显生命意义,提升生命层级。
2022年05期 v.13;No.73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