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研究

专题研究:伟大建党精神

  •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伟大建党精神探微

    齐卫平;陈冬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是新时代一个重大命题。伟大建党精神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精神内涵加以揭示,凸显其重大意义。“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铸造的红色基因。“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贯穿于其不懈奋斗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党矢志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伟大建党精神要求把党的初心和使命铭刻于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质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伟大实践对弘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伟大建党精神提出了新要求。

    2022年01期 v.13;No.69 1-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及时代意义

    刘海霞;张梅;

    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坚定不移的执着性、鲜明突出的实践性、百折不挠的创造性、矢志不渝的人民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对我们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光荣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1期 v.13;No.69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理论前沿

  • 新时代对党忠诚异化的现实样态及其防治理路

    黄红平;宋魏旻;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当前党员对党忠诚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党内仍存在着对党忠诚个人化、私利化、虚伪化、盲愚化四种异化的现实样态。党员对党忠诚异化是一种不正常的政治现象,具有严重政治危害性。新时代防止党员对党忠诚异化,是传承党的自身建设优良传统的内在需要,是汲取国际共运史上反面教训的必然选择,是破解党的政治建设现实难题的关键一招,是应对诸多外部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屏障。抓好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就务必要正视现实危险,将其作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重要目标;要澄清认识误区,凝聚思想共识;要严格党员标准,坚决淘汰不合格党员;要优化保障机制,夯实制度基础;要加强教育学习,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要抓好“关键少数”,发挥重要党员示范作用。

    2022年01期 v.13;No.69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习近平关于制度治党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基本特征与价值意蕴

    周楠;

    习近平关于制度治党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管党治党指明了方向,不仅是解决腐败存量之需,而且是管党治党战略部署之本,更是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之要。其基本特征在于将制度治党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以突出根本性,将党章作为全党行动的总规矩以突出方向性,强调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以突出有效性,强调制度约束推进腐败惩治以突出实践性,强调保障党内法规奖惩分明以突出科学性,强调抓住管党治党中的“关键少数”以突出针对性。其价值意蕴体现为健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体系,完善新时代制度治党的新理论,推动新时代国家治理效能新提升。

    2022年01期 v.13;No.69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党内法规研究

  • 习近平关于党内法规重要论述纲要

    欧爱民;崔富蓉;

    习近平关于党内法规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围绕党内法规及其制度建设与执行的一套逻辑严密、论述深刻的理论体系,是全面深入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及其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根本遵循。这一理论体系明确了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策,指明了党内法规要与国家法律统筹推进、高质量建设的发展方向,解答了如何强化党内法规制度执行的重大问题——构建责任机制、抓牢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健全问责机制等,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党内法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以保障党内法规及其制度建设的长期发展。

    2022年01期 v.13;No.69 29-3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3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党内法规研究中的概念:内涵辨析、体系构建与重要价值

    刘思聪;

    党内法规研究逐年趋热,但相关概念仍存在混用现象,亟待辨析。“党内法规”应按照规定性意义来使用;“党内法规体系”是规定性意义的党内法规所构成的规范文本的结构体系;“党内法规制度”则应理解为包括规范性文件、组织机制和不成文规范制度在内的概念。基于以上,“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概念旨在强调横向领域和纵向层级的体系化划分,由此引出统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等并列概念的“党内法治体系”概念。把握“党内法治体系”,便能构建相关概念的逻辑体系,有利于推动党内法规学科成熟、加快多学科对话场域建设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2022年01期 v.13;No.69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案例研究

  • 公共危机事件问责的影响因素及理论解释——基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问责案例的混合研究

    谷志军;邹书帆;

    公共危机事件问责是责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问责事件为例,运用回归分析与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导致公共危机事件问责的影响因素和关键变量。研究发现,责任类型是影响问责强度的核心变量,责任类型、问责职级和政策环境三个变量的组合是影响危机事件问责结果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从责任政治理论的观念、结构、行为三个维度,阐释了公共危机事件问责的发生逻辑。对中国应对公共危机事件背后的问责机制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化对问责实践的理论认识。

    2022年01期 v.13;No.69 4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9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纪监论坛

  • 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机制与经验

    彭文龙;

    通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文献回顾及其哲学基础的解析,发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具体地历史地统一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中,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不断提升监督执纪问责成效的发展,是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解决反腐倡廉新矛盾、新问题的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公私矛盾、实现真正廉洁的发展。回顾十八大以来的历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坚守使命为根本指向、以聚焦改革为发展主线、以紧抓反腐为工作重心、以压实责任为推进抓手、以保持定力为基本要求、以强健队伍为基础保障的运行机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的基本原则、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始终坚持进行自我革命,是近十年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经验总结。

    2022年01期 v.13;No.69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监察对象的范围认定及识别标准辨析

    李尚翼;

    监察对象的范围认定及识别标准是监察权行使的重点和难点。监察对象的认定,需要在方法论上回归法教义学的基本立场,以立法条文为出发点。在《监察法》文本中,与监察对象有关的概念表述多达十种,这给监察对象的范围认定增加了一定难度。在监察对象的范围认定上,总则与分则间的差异化规定,尤其对于《监察法》第15条的理解偏差,致使学界对“公职人员”一词的理解存在着广义与狭义之别。监察对象的范围认定在法理上应遵循法律解释、总则效力高于分则效力、法的安定性的原则,厘清公职人员、有关人员和监察对象三者间的关系。在“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判断上,宜采纳身份和行为相结合的双重维度说为识别标准,这样更便于开展监督工作和简便识别程序。

    2022年01期 v.13;No.69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实践探索

  • 百年来内蒙古党的纪律建设历程、成就及经验启示

    赵雪;

    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党的纪律建设经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前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恢复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改革与创新四个阶段。内蒙古党的纪律建设严肃了党的纪律,保持了队伍的纯洁性,为内蒙古的团结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百年来内蒙古党的纪律建设形成了很多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是采用多种方式、综合发挥监督效能,五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纪律检查干部队伍。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指导民族地区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1期 v.13;No.69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层廉政建设中制度之治的实证研究——以南通农廉制度建设为例

    原永朋;朱晖;

    在新发展阶段,制度之治成为基层廉政建设的必然选择和时代要求。实践中,基层制度之治有比较典型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显现出了许多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理论研究加以指导。完善基层廉政建设制度之治的路径,在制度制定上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保持适度前瞻性、坚持问题导向性、强化现实针对性是其重要内容;在制度运行上需要注重过程控制,包括在村民自治中运行监督制度安排、依靠参与性机制建设推进监督制度运行、发挥地方党委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制度运行等;在制度保障上需要依靠制度伦理的约束作用、坚持底线思维的界限意识、建立制度之治的自洽机制。

    2022年01期 v.13;No.69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廉政史论

  • 张謇《家诫》中的廉洁思想研究

    王舒雅;陈菁;

    张謇《家诫》辑录了古人七则名言,并以一段自述编排在前,以示训诫之旨,从福祸相依、修身、明德、治世、为人、处事等方面多角度对子孙提出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张謇在《家诫》中融入传统廉洁思想的精华,包括以俭养廉、廉洁从政、诚信创业等方面。张謇《家诫》虽撰写于近百年之前,但对于当今的家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张謇《家诫》中的廉洁思想,并在传承中汲取其中伦理道德教化的营养,对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022年01期 v.13;No.69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廉政文化研究》2022年重点选题

    <正>~~

    2022年01期 v.13;No.69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廉政文化研究》系由南通大学主办、南通廉政研究中心(中共南通市纪委与南通大学共建)承办的专业性学术理论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2-1817/D,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9170。双月刊,每期96页,逢单月20日出版。办刊宗旨为:展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成果,推介廉政建设实践经验,促进廉政文化学术交流,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022年01期 v.13;No.69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