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反腐、理性反腐、科学反腐——关于反腐败的若干思考Anti-corruption by the Rule of Laws,Rationality and Science——Thoughts on Anti-corruption
邓曦泽;
摘要(Abstract):
对于权力腐败这一痼疾,必须走法治反腐、理性反腐和科学反腐的道路,必须避免人治反腐、情绪反腐和盲目反腐。在此理念下,以科学的手段反腐,设计、改革和完善反腐制度体系,如建立财产公示、大额消费刷卡、信息公开、司法独立等制度。但是腐败不是孤立现象,反腐败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工程,若仅仅就腐败而反腐败,虽有一定成效,但事倍功半。所以,还需要做好科学划定权力界限,坚持权力最小介入原则,权力制约要形成法治的封闭式制约,从而提高权力运行效率。
关键词(KeyWords): 法治反腐;理性反腐;科学反腐;权力最小介入原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ZZ006);;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qx201101,skgt201103)
作者(Authors): 邓曦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17.
- [2]邓曦泽.论和平函数与和平系数——关于和平程度的计算法[J].江海学刊,2012(5):5-12.
- [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3:1.
- [4]计六奇.明季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219.
- [5]邓曦泽.反腐新思维:以利益背反打破攻守同盟[J].廉政文化研究,2012(1):25-34.
- [6]邓广铭.王安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84-186.
- ①部分国人由于法治观念淡薄,于是推崇一种特殊的人治方式———强人政治或铁血政治,这表现为罔顾法律而推崇铁腕政治、推崇强硬手段、推崇铁血手段。这种观念在战争时期,或许有些合理性,但在和平时期,则是错误的。对强人政治的推崇,其实就是朱元璋模式。民粹政治与强人政治其实是一体之两面。民众有政治诉求,但各个分散民众自己无法实现,且不想通过法治来实现(当然,这首先是统治阶级不讲法治),他们就分别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某位英雄人物,同时把权利、人格等交给该英雄。而这种所谓的英雄在民心所向之下营造的政治,必定是强人政治。中国古代农民暴动就是“英雄”利用民众而导致的民粹政治/强人政治。学界把民主分为民粹民主与自由民主,其实,更准确的表达是:民主分为民粹民主和法治民主。民粹民主与非民粹民主的唯一区别就是是否以法治为基础和限制。由此可知,儒家所谓的圣人政治(及贤人政治、德治),不以法治为基础和限制,强调因人而异,最终也必然走向强人政治/民粹政治。
- ①例如,某985综合型大学的纪委干部在一次关于科研经费使用的会议上通报,按照现行规定,目前关于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审计情况表明,所有科研项目(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的经费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都有违规行为。这一调查、审计结果让人产生的反应是:难道所有项目学者都不道德,不守规?为什么所有人都有问题?是不是相关制度本身出了问题?可以肯定,现行科研管理制度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自身便存在着严重问题(另有专文讨论)。
- ①公式(3)尚未考虑退赃。考虑退赃的情况,见公式(5)。
- ②还有两种计算方式,即公式(5.1):((rG-m)+G)/a;(5.2)(rG-m)/a。公式(5.2)更鼓励腐败者退赃,但由于m有可能等于G(即腐败者全部退赃),导致(rG-m)可能等于0,从而导致腐败者会免于惩罚。所以,无论退赃多少,基数(即非法收入总额)必须独列,用来计算刑期。比较而言,对腐败者,如果退赃较多,公式(5.1)比公式(5)更有利。在这个意义上,本文更支持公式(5.1)。当然,具体何种公式更佳,可以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