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倒逼制度化反腐的成因及出路Study of the Causes of Institutionalized Anti-corruption Forced by Blogs in the Self-media Age
杨爱平;陈景云;黄泰文;
摘要(Abstract):
微博反腐正成为自媒体时代中国反腐进程中方兴未艾的现象。微博反腐具有显著的正能量,它借助于焦点事件这种非制度化途径,起到倒逼政府介入腐败案件查处的功效,从而加速体制内反腐的理性化和制度化进程。微博反腐的倒逼机理在于,它把以前只是由反腐机构与当事人掌握的不对称"内部信息",通过微博这种自媒体发酵为路人皆知的"外部信息",从而实现了反腐机构、当事人与社会公众间的信息相对对称。在腐败信息相对对称的情况下,体制内反腐的工作重心将逐步从对焦点案件的被动查处,转变为对制度化反腐方略的主动探求。未来的廉政制度化建设应着力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国家廉政制度设计中制度短缺与制度剩余的并存悖论;二是既有廉政制度实际执行力不足导致的"制度软约束"现象;三是选择性反腐的合法性危机。
关键词(KeyWords): 微博反腐;相对信息对称;倒逼机制;制度化反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杨爱平;陈景云;黄泰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资料来源于新浪新闻:http://news.sina.com.cn/c/2012-09-22/061925228949.shtml
- ②资料来源于腾讯新闻:http://news.qq.com/a/20121205/001207.htm
- ①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教授著《选择性反腐,越反越腐》,改革内参(综合版),2012(8)。
- [1]代玉梅.自媒体的本质: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J].云南社会科学,2011(6):172-174.
- [2]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134-138.
- [3]斯各特·拉什.信息批判[M].杨德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4](德)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 [5]陈景云,杨爱平.制度剩余与制度短缺: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的结构性问题[J].学术论坛,2011(12):54-59.
- [6]焦健.当代中国廉政制度建设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57.
- [7]黄燕,赵蕊.关于提高制度反腐有效性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6):19-21.
- [8]马骏.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重建:改革以来的中国[J].公共行政评论,2010(1):3-34.
- [9]刘瑜.民主的细节[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24.
- [10]雷玉琼,曾萌.制度性腐败成因及其破解——基于制度设计、制度变迁与制度约束[J].中国行政管理,2012(2):110-113.
- [11]刘志光,杨爱平.幸福社会建设与政府管理的制度创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5):1-5.
- [12]支农.拒绝财产公开的实质是把选择性反腐进行到底[EB/OL].(2010-04-13)[2012-04-20].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33232/1135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