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本质、意义及实现途径On the Nature,Meaning and Method of the Network'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王水兴;
摘要(Abstract):
网络问政本质上是公众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实现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形式。建立和发展网络问政制度,对于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创建人民满意的的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网络问政现象流行警示我们既有的人民群众利益表达和聚合机制功能发挥不足或严重弱化,必须进一步通过深化政治民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创造条件让人民安全地批评和监督政府。网络问政要取得实效必须与现有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政治组织形式运作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KeyWords): 网络问政;监督政府;人民利益表达和聚合机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王水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有人认为网络问政只能作为一种制度救济形式,不能替代现实制度;也有人认为网络问政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民主制度形式,比如安排网络论坛版主参加人大或政协、组织网民参加独立的第三方调查、价格听证会等。参见王琳《网民代表难担网络问政重任》,南方都市报2009-03-16(2);曹泳鑫、曹峰旗《西方网络民主思潮:产生动因及其现实性质疑》,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2期;沈士光《“网络问政”不能取代制度》,学习时报,2010-01-04(5);张文峰《当前中国网络政治的发展及其影响》,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谈书、陈果《网络问政重庆成先行者今年对官员启动网络问责》,重庆商报,2010-01-24(2);张鸷远《论当前中国公民网络参与中暴露的问题及其对策》,理论前沿,2009年第12期。
- [1]李伍峰.引导网上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J].中国高教研究,2005(5):10.
- [2]王亦君.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半数城市政府网站不及格[N].中国青年报,2010-02-22(1).
- [3]杨继斌.纪检委书记为何网络举报公安局长[N].南方周末,2010-02-25(6).
- [4]沈士光.“网络问政”不能取代制度[N].学习时报,2010-01-4(5).
- [5]王能昌,叶东.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与我国政治社团监督[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5):20.
- [6]王俊秀,王帝.一篇帖子换来被囚八日——青年发帖举报家乡违法征地遭跨省追捕[N].中国青年报,2009-04-08(6).
- [7]阿良.从“网络问政”走向“网络问责[J].信息化建设,2009(4):1.
- [8]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2:157.